聯(lián) 系 人:靳明偉
聯(lián)系電話:010-68576852
永江高速公路是中交一公局首個采用BOT+EPC運作模式實施的特大型工程,由此揭開了一局投資運營的新篇章。六公司承建的永江2標項目,一進場就按照永江公司的戰(zhàn)略部署和目標要求,確立了“高標準、高質量、高效率”的“三高”建設思路,全力打造一流管理,建設一流工程,彰顯一流風范。
營造路地和諧環(huán)境 攻克施工第一難
永江2標 項目進場之初,就將征地拆遷列為首個重點工作來抓,避免因征拆工作不利造成阻工、窩工、停工現(xiàn)象。為此,經理部成立了以項目黨支部書記為組長,各工區(qū)長為 組員的對外協(xié)調小組,著重營造良好的路地關系,全力取得地方政府和相關辦事部門的理解和支持,并通過地方政府的征拆力度,化解征拆矛盾,減少了因征拆造成 的工期損失。對外協(xié)調小組與永江區(qū)協(xié)調辦、村鎮(zhèn)協(xié)調辦,各村、組負責人進行較多的工作溝通,建立了良好的協(xié)調工作關系,遇到阻工等問題,工地第一時間通報 協(xié)調小組,由專職協(xié)調人員迅速聯(lián)系當事人,小問題隨時化解,大問題及時通過地方協(xié)調組,共同商議想方設法盡快解決,減少阻工造成的不利影響。項目進場兩年 多來采取先易后難、擇機解決重點問題等方法,先后較好解決了地方便道協(xié)調、臨時征地、紅線內征地、房屋拆遷、管線拆遷、炮損處理及地方事務處理等各種問 題,盡早盡好的攻克了施工第一難,為正常順利施工贏得時間和空間。
推行施工標準化 打造工程新亮點
進入永江2標項目給人最大的感覺就是處處體現(xiàn)了“施工標準化”,從整齊劃一,花草芬芳的辦公區(qū)、生活區(qū);到道路整潔,砂石料堆放有序,外觀整潔的拌合站;再到嚴格標準化施工的橋梁、路基、油面攤鋪現(xiàn)場,“標準+細 節(jié)”的管理隨處可見,人人看好。“讓標準成為習慣,讓習慣符合標準”已成為全員的自覺行為。施工現(xiàn)場推行砼集中拌合、鋼筋集中加工、預制件集中預制的 “三集中”管理。在鋼筋加工區(qū),采用數控鋼筋彎曲機作業(yè),原材料、成品、半成品、下腳料堆放整齊;在路基上做梁場,盡管空間狹小,但布局合理,體現(xiàn)了工廠 化管控。2年多來,通過推行“施工標準化”,永江高速2標現(xiàn)場施工更為規(guī)范,工序銜接更為流暢,從路基線型、橋涵的內外觀質量、油面平整度等都給人以全新的視覺效果,諸多業(yè)內人士看了無不點頭稱贊。
堅持科學管控 建設一流工程
按照永江公司的部署和要求,永江2標 項目認真制定了技術質量管理辦法,成立了以項目總工為組長的技術攻關小組。推行首件工程制,每道工序開工前,先組織技術人員學習設計文件及施工規(guī)范,認真 審核圖紙,逐級進行技術交底,直至一線操作人員熟悉相關工藝流程和施工細節(jié)。施工期間,積極組織技術骨干研討新技術、新工藝,強化過程管控,并取得多項施 工技術成果。如:采用液態(tài)粉煤灰進行臺背回填,有效控制了臺背不均沉降的現(xiàn)象,取得了良好的效果;挖方段邊溝墻采用滑模施工工藝,確保水溝外觀線形和施工 進度;T梁預制場采用噴淋系統(tǒng)養(yǎng)生,確保砼強度;使用智能張拉和電腦控制壓漿技術,提升了T梁預應力張拉和壓漿質量;瀝青路面采用GTM瀝青混合料設計與施工控制技術,增加路面耐久性和重載交通條件下抗車轍能力,又能延長路面使用壽命;對瀝青拌合站的燃燒系統(tǒng)進行油改氣技改,由傳統(tǒng)的柴油或重油加熱,改用天然氣加熱,減少了硫、磷等有害化合物及二氧化碳氣體的釋放,在環(huán)保環(huán)評方面也邁出較大一步。
兩年多的奮斗,永江2標項目承建路基15.27公里,路面41.68公里,完成產值6億元;累計獲得獎勵21次,獲獎金655.3萬元;先后獲得局、公司“先進黨支部”、“四好領導班子”、“文明集體”、 “勞動競賽優(yōu)勝集體”等,項目團支部還榮獲重慶市“五四紅旗團支部” 榮譽稱號。700多個日夜,永江2標建設者用辛勤的汗水描繪出永江高速的完美身影,同時以“自強奮進,永爭第一”的精神追尋詮釋著我們的“中交夢”! (陳芳)
中國工程建設網首頁 | 關于我們 | 聯(lián)系我們 | 管理案例 | 會議活動 | 施工企業(yè)管理雜志 | 我要投稿
版權所有:北京華信捷投資咨詢有限責任公司《施工企業(yè)管理》雜志社
地址:北京市西城區(qū)阜外大街22號外經貿大廈6層東區(qū)郵編:100037電話:010-68520349傳真:010-68570772E-mail:sgqygl@chinacem.com.cn
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072號 京ICP備09092133號-1 Copyright ?2000-2015 中國工程建設網 保留所有權利